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戴卫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雅昌专稿】戴卫:造化为师 方得心源——于山水中修行的大者

2019-07-07 23:14:40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李璞 傅晓霞 
A-A+

0SLZZzdezYYLUsX4jdpBZSCFk8sA9YxreBOEpnmH.jpg

《西蜀风情·成都茶馆》 戴卫 50x41.5cm 1982年

“我太喜欢这张作品了!把成都悠闲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气表达得淋漓尽致……”作为戴老的老友戴志祺先生驻足在“不忘初心·戴卫写生60年作品展”入口的一张戴老的《成都茶馆》作品面前,不停发出感叹。能够把一幅描绘普通生活场景的作品表达得如此传神和生动,唯深厚的生活阅历和精湛的艺术功力不能得也。从作品中,见到的不是严丝合缝的超写实,也不是狂放不羁的大写意,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如戴老所说,中国画最精彩的就是唯妙唯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

西方古典油画强调“艺术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西方的大师们一生追求的是“如何再现生活的极度真实”,把光、色、形的结合已经研究到了极致。而中国画的精妙在于:游于画面之余的想象空间。从古至今,高山仰止、仙风道骨、文人情怀……讲究的不过都是中国人“依于仁、游于艺”的人生哲学和人文修养。由此来看,能达到艺术境界的高处,必然是现实生活中的智者,两者无法互相剥离而自立高峰。

BmKVijc7rxeA0X4iPPtvHmo1qV4yHOhh7TCV2Mp7.jpg

2005年,戴卫率百人写生团赴海螺沟写生

游历于世界壮阔的名山大川、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用60余年,不断“书写”、“速写”、“体悟”、“参道”……才有了戴老在创作中“下笔如有神”、“物我两忘”的境界,在中国艺术界中独树一帜。在戴老一生的艺术之路上,唯坚定不移的就是以天地造化为师,“只有通过写生才能观天地之造化、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

游走于山水之间的当代文人

戴老先生从孩提拿起画笔开始,就开启了自己的写生生涯,写生对象从身边的鸡公车车夫到比萨斜塔外的小贩,写生场景从武侯祠茶馆到巴黎街角的咖啡馆,写生之路从巴蜀美景到祖国的名山大川再至海外的异域风情,这些所见所得所写都成为戴卫书画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0Wb4qA5uGT6ro1dmdWII5DMWTbe340HzulCHuLZH.jpg

《广岛一瞥·祈祷和平》 戴卫 42x38cm 1991年

AawyA6IQl0Hf6Vso1wM4QbmAs1EDhPhjpWXgH7US.jpg

《澳洲写生·刺猬》 戴卫 34x46cm 1992年

j3mOMHv5qFLplXsYT35cgXvwU7TgcWh5rwYSiyh7.jpg

《日本写生·樱花与松树》 戴卫 24x27cm 2007年

eSZqXNM1kdwDEqPmYosutovAaVzHCk8slHXa4tGm.jpg

《美国西部之旅·大峡谷远眺》 戴卫 21x28cm 2015年

HqEhGJPd88rUI7y4dAeVH6EuPq6p4puIuX4ZG34J.jpg

《人类的小朋友——可爱的企鹅》 戴卫 34.5x137 2018年

在60余年的写生生涯中,戴老阅历了无数的山河和风土人情,近至祖国的广袤土地,远至海外的印度、日本、美国,非洲及欧洲各地,被问及有没有最喜欢的景色,干脆地答之:“没有!天地万物都有不同的特点,任何的景色都有吸引我的地方。”一生都行走在路上,面向最真实的生活、最广大的群众和最广袤的自然天地进行写生。“每当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世界的幻妙景象、少数民族地区的异域风情,都曾经有一刻触及到了我最深处的内心,刺激到我最真实的激情。”

IeN16e3Oq5ekX0BtgQ7t3L0qBqvrC8yIxEYhRqWA.jpg

《蜀南竹海·过渡》 戴卫 12.1x19cm 2009年

n2ReNL3vse7TE1g1wadUOrGpR3IzAwJbdNGIpJaz.jpg

《江西行·青山环抱》 戴卫 12.5x19cm 2009年

H0yhjlmPQpLZ9P45FBOkEGzRmEryfTEfxLlPWL3i.jpg

《峨眉山·万年寺古家塔》 戴卫 32x43cm 2011年

OqMye2VXttMi7KXXGx7kdYOQ8DQE2ks6xnMke20o.jpg

《丝绸之路片断·沙舟驼铃》 戴卫 19.5x26cm 2016年

Z6CzGHvssZwWakKFTWzy4eY0MAQrBIORuCInPKxv.jpg

《重返黄山·三清山·云聚仙山》 戴卫 19.5x26cm 2017年

AYzsqF50oUGpzkdMoGCVRbeN1IlXdbehyQXJq4RZ.jpg

《神山海螺沟·雪山下的春枝头》 戴卫 19.5x26cm 2017年

t1HRGbODssYTswyd3rNvKJN7kxCyyLfCHr0TWlS3.jpg

《水墨苏州·周庄泛舟》 戴卫 26x19.5cm 2017年

在谈及如何在短时间之内用画笔抓住事物的精髓,戴老先生对此胸中有竹林。“下笔的那一瞬间,或许是几分之一秒钟,就必须集所有的创造性、灵感、激情、立意、设计于笔尖。”“这一下笔的功夫必须得益于平时积累修炼,才能在那一刹那间完美地诠释自己对于自然的感动与激情。”而修炼之法,不是简单的重复劳作,也不是长年累月的熟练程度。戴老经常自嘲,到了这个岁数,还老在做一些外人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事情:临帖、治印…… 但是,他却深知艺术家学养构建的重要性。而这些,正是承蒙陈子庄、黄胄、蔡若虹等恩师的教诲: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家,“诗书画印缺一不可”,“多读书,猛攻文、史、哲”。

戴卫先生是恰逢改革开放后,思想冲破了束缚自己牢笼的新时代知识分子,既敢于寻根于传统,去探索儒、释、道的精华,又能有机会打开自己的视野,走出国门参观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的艺术精粹和绘画精品。因此,才能更加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依附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画。

与其说,戴卫是一位艺术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游走于山水之间的当代文人,他拥有古代文人的“士气”,又有当代人的“烟火味”。他的写生作品既能取材山水、花木以抒避世的个人“性灵”,又能在现代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生动素材。表达这些的手法,既有传统文人:讲究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又免去了文人画过于脱略形似的主张,欣赏当代人更容易理解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确实,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在此之间,恰当融入作者的情趣思考为最妙。

巧思经营,中得心源


fpZOOAxhSKIXjhSUlUoILDJhxVbYXbcfJJXoVdcx.jpg

刻画经营

YpWQUy9rSNbl5it8QImZ2ShAC8HWMVJJWzAsYv5S.jpg

寥寥数笔


纵观戴老60余年的写生作品,虽然风格自成一派,但是每一张又都各不相同。时而刻画经营、时而寥寥几笔、时而又工写兼具,时而惜墨如金、时而又墨染三分……。当时的此时此景感受不同,也就造就了表达方式的差异。有时候,甚至感觉这位艺术家像是游戏于绘画中的玩童,在特别的情景中随心而变。

FqEmM16LddCebuGnN6bo102i0xqFSxcfr6Lco7P2.jpg

《印度素描·店铺里的商人》 戴卫 21.5x19cm 2004年

KkpJPDhWcbyFrSgO07DIqKrdZlTOZpg0rV5UcBOy.jpg

《印度素描·驼帮老汉》 戴卫 26x19cm 2004年

戴卫在面对相同对象所采取的不同表现手法也特别有意思。同样是头巾,印度商人的头巾在他的笔下被寥寥数笔概括之,驼帮老汉则被描绘的非常细致;黄山的同一处景,可以是没骨画法,也可以是双钩。而这些,无一不是一位艺术家学养的体现。写生,也被戴老视作修炼自己的最好方式。

nwQtWHhCCGqOnCJeiYnZcjeTV7JxSvqTR5pl4NSh.jpg

《重返黄山·三清山·没骨双峰》 戴卫 26x19cm 2017年

4eumYbPMyZIemG37mg4UNfejzUPbv32l7S3LPb9O.jpg

《重返黄山·三清山·双钩风骨》 戴卫 26x19cm 2017年

目前在四川省诗书画院任专职画家的张剑,作为戴老20余年的学生,从90年代起便跟随老师前往各地写生。回忆戴老写生的场景时张剑感受颇深,老师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用笔法与墨色的变化,高度、精炼地概括出来,直抒胸臆。“观老师的写生,与之前所接触到的写生理念完全不同,每一次观看,对我的触动都非常大,如醍醐灌顶一般。面对同样的场景,我要花很长的时间,而戴老两三笔就实现了物象的转换,这些都源于平时积累的功夫,也让我意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有了丰富的写生经历和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做到在大自然面前水到渠成、顺手拈来。

戴老反复强调,艺术家一定要走出去,用脚步去丈量天地,用画笔去诠释情感。以自然为师,感动于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在那一瞬间,做到物我两忘,这才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最高的境界。谈到在天地自然中吸取精华,戴老总是会眉眼飞扬,可见这些走过的路、看过的景、画笔留下的形色随笔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具有多重的分量。

“中国的绘画讲的就是师古人,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天、地、人的关系,师古人即研究传统,包括世界优秀绘画传统;师造化即研究生活、研究大自然,能否中得心源,这就得看你自身的学养,在这一领域文史、哲学、金石、书画缺一不可。”戴老强调,只有师古人,师造化,最后没有中得心源,等于拿过来的维生素,蛋白质,淀粉,糖份,没有变成你肌体的一部分。“作画重在感受,‘中得心源’就是把外界所吸收到的营养转化成自己的基因,这样打出去的拳头才有力量,才是你自己的风格。”

03AnDdcqrze6HDBsBkAa4vKJGcPmwlHPHqIa85lh.jpg

《儿时速写待客的鸡公车夫(14岁)》 戴卫 11.5x9cm 1957年

FUyR3dUM14RXyQpR0TWWdx4p6EnAwJpdv4zpB5KF.jpg

《动物速写·大熊猫》 戴卫 18x13.5cm 1962年

MB9fahs7WHovryGgOzeBmRuyLgHgJbVXrJlDKvpf.jpg

《川剧人物速写》 戴卫 1962年

CytdZBwbqbQ61Mald6V8AquJmRk91qRYrJzwrH9O.jpg

《藏区素描·藏区小孩与小牛》 戴卫 51×42cm 1978年

fOEA5WrZzXzp23mGN2lEIH2ix4cuWWeQ6r6H4tXt.jpg

《彝族地区素描·包头巾妇女》 戴卫  42×33.5cm 1979年

NEOZ17sssjDjiG52yIKNXxRIn7FGuw9VyfBx4Pys.jpg

《西蜀风情·卖竹篮的老汉》 戴卫 42x37.5cm 1982年

idzchxHPGy3g1AdiYY4SV47HemhppXehudM9wHv5.jpg

《女人人体之二》 戴卫 34x34.8cm 1985年

戒油画习国画,甘之如饴

观戴老早年的写生作品,特别是人物写生,能看到其中坚韧的笔触和果敢的下笔,清晰可见他扎实的西画素描功底,戴老早期确实是以研习油画为主。然而,在1972年,自己的绘画生涯却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当年去北京参加全国美展,恰逢赶上故宫博物院首次展出院藏精品,作为书画珍品的首次展出,他到现在仍然记得,展厅里人潮涌动,甚至还有很多外国人,里三层外三层地挤在临时搭建的展示柜前,“那个时候,大家都如久旱过后畅饮甘露一般,看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最优秀的绘画作品,我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戴老承认,其实对油画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可以用“成瘾”来形容,但就在那一刻,被这种起源生长在自己文化土壤上面的艺术所震撼到并深深为之触动。因此,在那个时候下定决心,那就是“戒油画!画国画!”戴老的这种绘画转折,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在改革开放这种特殊的历史阶段,中西方文化的在他身上发生的碰撞,并绽放出火花。

以艺术之名,回望故乡

在戴老几十年的从艺经验里,所举办的个人展览屈指可数,在北京、上海和海外都有,总数不超过10个,这对于有着如此名望的艺术大家来说,是极其少见的。这次在四川博物院的“不忘初心·戴卫写生60年作品展”,是他首次在家乡的个展,也是首次以写生为主题的个展。展出的是戴老艺术人生60年来的写生作品331幅。

EHCfIA2mMmuSZUprKFOQIXn38XyTE0212Id2mrfr.jpg

开幕式现场

在所有人的惊诧之下,一直抱有谦逊之态的戴老说到,“画了几十年的画,直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了自己的风格,但是仍然感觉很不成熟。中国画的大家们在我这个年龄都要做‘衰年变法’,像齐白石、黄宾虹,我要向他们学习。”戴老60岁做完“花甲功课”后又开始“七十补遗”,每天画画、写字,变成了他的生活方式和劳动习惯。戴老说,就像每天必须吃饭喝水一样,不吃不喝人会难受,自己每天不画画、不写字也难受。“家人都知道,哪怕还有一刻钟,我都必须作画、写字。”

SPjRGNbAUFnJFUPwnMUIGesb6sL0u5dy3w8yq7G1.jpg

pBrSxEiWECtMiCA8dlvduqjpUpY51KNjNpVefAY6.jpg

0OrlwM0BJkG9CiYjXx6ZRkS5cFdducFX5KLJhCdr.jpg

5AFcNShE8NzfEvuqaIOsIYyRfnzzLsrBk59qP3jK.jpg

QYBYyXvc90cB4RknoxDplURjtzykALGfmzyhoh6c.jpg

Y2y4HUbrtt6FziAC0ht8oFY7eXdkwzhW9t9cXEQw.jpg

EARI1JZvDrsoQrTQauUQoj9EzBiEL6KMKkMBruzn.jpg

展览现场

“每次展览开幕式与广大观众见面,我都感到忐忑不安,总觉得自己还没有画好。这次向家乡人民汇报,虽然不是全面的,仅仅是这几十年来所画的写生作品,但是仍感到惶恐。一想到这么多朋友和观众百忙之中抽空过来看自己的展览就非常紧张,期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评价和批评。”这也是戴老首次如此正式地向自己的家乡和最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观众们进行汇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学成归来的学子,带着自己多年的累累硕果,以艺术之名,回望故乡。

将“不忘初心”作为主题,以展览的方式回馈家乡人民。对此,四川省诗书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薛磊表示,戴老作为当今中国画坛举足轻重的艺术大家,这60年一直紧握手中的画笔,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忘初心’这四个字与戴老整个艺术历程是相符合的,戒油画习国画,学习西方后回归传统,最终是要树立本民族的家谱。戴老经常说中国画家首先是功夫型,再者是学问型,学问讲的就是学养。这次展览我最大的感受是艺术是要讲功夫的。艺术创作中踏踏实实的把基本功打好,也是对年轻后辈的启示。”


2YOkGhv4wFwISHyBlvHsyI6tZI4UDlrk0TbFSTwi.jpg

1985年,戴卫赴漓江写生

npHy4Qd6t65hJLNicLKpHNCaGFebZ2v5sEfST6Ta.jpg

1998年,戴卫在台湾合欢山作画

OpW1URru6SedwTla4cCKRkfRv2StY6gy54IFQpdQ.jpg

2006年,戴卫随四川省诗书画院同仁赴欧洲写生,图为戴卫于罗马斗兽场作速写

21oaBCxVZTYApdC9HpZd3fT85R3kDtzAztppjP2t.jpg

2009年,戴卫率众弟子赴江西写生,戴卫埋头实地作画

结语: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戴老最为自豪的就是,笃定自己的艺术主张是正派的,没有想过要去投机取巧或者去追赶潮流。戴老的风格一直坚持中国画传承下来的“正派”之气,虽然一路艰辛,但是有幸的是始终如一。艺术之路,特别像一颗大树。有非常多的旁枝,久而久之,不在主流就容易枯萎,只有主流的风格才能坚持到最后,独领风骚。一直坚持做主干的精神,才是戴老坚持主流并最终能够修成正果的艺术初心。

【戴卫简介】

1943年生,四川成都人,斋号“风骨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诗书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6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下乡经历了8年知青生涯,1982年应聘入中国画研究院人物画创作班,留院深造,得到李可染、蔡若虹、黄胄指授。其代表作有《李逵探母》《钟声》《回声》《智者》《重逢》《棋魂》《酒魂》《四川茶馆》《九老图》《十八罗汉》《风雨雷电》《风骨堂人物》等。

其作品收录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籍装帧、插图、中国画共三卷)。出版有《戴卫封面插图选集》《戴卫人物画集》《戴卫小品人物画集》《百年中国画家名家精品•戴卫专辑》《戴卫艺术•艺术人生集》《戴卫艺术•中国画集》《戴卫艺术•书法篆刻集》《戴卫写生六十年》等个人专辑。

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有评:戴卫的绘画艺术富有哲理性。他的人物画,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融理性思考与感情表现于一炉,作品中不仅显出传统的功力与自己的个性,并显示出现代的意义。被誉为中国当代画坛另辟蹊径的哲理画家。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戴卫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