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雨兮兮的春夜,我与张剑促膝长谈之后,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孔夫子有弟子三千,而我这位今天刚满二十六岁的学生张剑,却有一千弟子,我不得不说张剑是一个了不起的青年。他之了不起更在他还是一个曾经患过小儿麻痹症,至今右腿依然前部神经坏死的残疾青年。当他以类似跳跃的步履下楼时,我跟在后面,心里感到一阵酸楚的震动,我难以想象这位身残的青年画家,竟能带领众弟子上山下乡写生五十余次,他要为此付出多大的毅力,战胜多少的困苦。
看了张剑的写生作品,使人猛省:祗有战胜自己的人才能战胜时间的一切困苦;也祗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张剑写生作画足迹遍布西蜀,他先后不止一次去过剑门关、峨眉山、青城山、洪雅、雅安以及阿坝、甘孜的羌藏地区山寨;还有成都附近川西坝上的农家小院。
张剑的钢笔速写,令人神往。他手下的钢笔,已经不是普通钢笔,它是一支能够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妙笔,是一支已经修悟到中国传统山水、花鸟技法的神笔,它或纵,或横,或粗,或细,方寸之幅令人赏心悦目。
你看,《金花桥》一幅,前景陡峭的山崖祗需粗粗的挽动几笔。中景却密密实实地渐用细笔勾勒远山,潇洒自如,再加之山涧沟壑之空灵,题字方位的得当,俨然就是一副活脱脱的中国山水条屏。再如《汶川碉楼远眺》一幅,由于粗细、黑白对比手法运用恰当,线条运用娴熟。读此小幅,即能体会杜甫「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的诗意;而《水车》一幅的选材,本身就赋予诗情画意,古树、水车、远处的玉米禾地,在张剑的笔下显得再自然不过了。
由此,使我联想到幼儿时期张剑,双腿麻痹的他祗能在方圆不到两米的床上活动,那时他唯一的乐趣就是作画、写字、刻剪纸、习木雕,从此他便与绘画这门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具有这样艺术心迹的人,当他一旦站立起来看到大自然的海阔天空,笔下能不充满激情么?张剑告诉我,当年他打算用两年时间攻树,后来他又觉得两年的时间远远不够。这是因为他一旦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体会到石涛老和尚所说的「师造化」的课堂具有无限的空间,简直是浩如烟海的大画库,令人望而生畏,又令人肃然起敬、欲罢不能。是的,我至今以为作画有如修行,是终身的事情,没有课题,祗有觉悟。
中国画千百年来它独具的哲学观念,美学观念散发出经久不衰的幽香,它是功夫型的艺术。它的主脉是传统,但这是发展性的传统。它不像西洋的绘画,起源于真实,没落于真实。物极必反,又搞绝对的抽象,又将穷途于抽象(谁能苟同将小便池搬到美术馆便成了艺术品)。而中国的绘画经论中早已有「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如是之说,这不是一盏生生不灭的明灯么?
我以为张剑的写生画,虽然用的是自来水笔,而其观念则诚为中国绘画之观念。他也吸取了一些西洋画的技法,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可以吸取呢?它是糖分,是维他命,是碳水化合物,吸取来营养我们的肉体,强壮我们的肌肤,再用自己的手画自己的画,何乐而不为之。也正因如此,张剑现阶段的画才具有这样从大俗渐进到大雅的风采,再看看他所画的那么多的菊花,这钢笔写生,简直画出了毛笔的韵味,无论其运笔、构成、布局、题跋、设印等都是白描花卉的章法,却又远比那些死临硬背画谱者高明得多。
我曾经有幸读过李可染、陈子庄、黄胄、吴冠中等几位大家的写生画,其内容涉及山水、花鸟、人物,凢此种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写生画都与他们在宣纸所画的作品风格、韵味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有鲜明的个性。假设李可染、陈子庄、吴冠中三人同在某地某处写生,却会画出完全不同的情趣,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自古到今,中国画大概没有习作和创作的截然分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习作即创作,创作即习作,都有可能成为传世佳作。其间不同之处充其量是大小之差,繁简之别,制作时所使用的工具和纸张质地之差异而已,可见几位大家从物象、心象、实象之修炼,确已达到至高的境界。
另外,我也读过十九世纪德国速写大师门采尔和英国的保罗霍加斯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也很精彩,特别是门采尔的速写,其真实的表达能力,曾使少年时代的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后来渐渐感到,惶惑不解的是评论家和门采尔自己均称这些传世之作祗是为油画创作収集素材的习作,而门采尔一生中仅有几幅油画。大多是描写炼钢工厂和作坊之类,给人们留下的是冗繁的细节堆砌和一个琐琐碎碎的大场面,并不十分精彩。在人们的心目和历史长河中,门采尔留下的祗是速写,可见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对一切终将有公正的评价。
我们回头来看张剑的画,想张剑这个人。他的画集中,多数的写生画,都是这位残疾的青年画家,无数次带领众弟子外出写生时的示范,他们显示出一个顽强拼搏者的足迹,是生命的颂歌,张剑的作品,就像他所爱的树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我深信他的树丛也将画出十方之宽广,祝愿他身边的青少年尽快的从嫩芽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参天大树。
我的这篇随笔,仅作送与张剑生日的小小纪念而矣。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九日于风骨堂(本文摘自一九九六年《四川日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