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卫,四川人,今年四十五岁,曾在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就读,品学兼优。一九六四年,戴卫立志要做「农民画家」,竟自跑到大凉山彝区「插队落户」。风暴中,曾因为名家作插图而受株连。青年时代的乐观和种种辛酸,使他更加热爱生活。奋力于对艺术的苦苦追求。
说到戴卫的中国画写意人物画艺术,还要从他对插图艺术的论见说起。他的画得益于他丰厚的写生功底,也获益于他创作的数量惊人的插图上的艺术磨砺。他追求创作「超高层次」的插图作品,他认为,要「有较高的美学起点,它并不局限于文学作品中的某一情节或某一具体形象的刻画,它享有充分的自由,它更着眼于画家自身感情的流露,可以说它是画家由文学作品所引起的共鸣的宣泄和独白。因此,它也就更着力于意境的追寻,使人产生超时空的想象,扩大了插图本身的容积,从而诱发读者审美的再创造。」(《美术家通讯》一九八六年十月)也正是由于他具有个性的追求,使他的插图作品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他的那些从古代文学作品诱发灵感而作的中国画,其实也就是游离于文学的「插图」。他在插图、中国画创作上有着他自己的美学观点。所以,尽管他游弋在两种创作之间,但却有着极为统一和谐的艺术精蕴。
戴卫的写意人物画从多年前纯写实的画风(如《李逵探母》),走向更加随心畅意,以纯静的专注的心态,自然流畅的笔墨,刻求洒脱的绘画变形,将客观事物在内心折射的意趣更有力地表达出来。因而他的近作求随意、忌雕琢。其实,严肃的画家作画时没有不「吃力」、不反复琢磨的,即使画面效果是横涂纵抹,笔墨淋漓,挥写自如,然而这终究是不露痕迹的功力所致,戴卫的画有一种「轻松感」,画李白、画庄子,并不是拼命去拉开他们之间的形象距离,而是「顺其自然」,没有那种人为的「豪迈感」、「伟岸感」,祗要画面人物内心世界是纯真的,形象自然会树立起来,这样创作过程即告完成。正因为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所以戴卫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如奔跑的夸父、重逢的亲人、制木器的老木苏(彝语,即老大爷)等形象的「传神写照」,具有内在的磨难、痛苦、坚韧、奋进、自信。
戴卫作画很重视形式感,或者说叫做充分发挥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的魅力。他用线简括,颇推崇「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法则」。有人说他「惜墨如金」,其实不如说他「惜线如金」更恰当。往往寥寥数笔刻画出有形有神的人物。他的线是在苍劲、枯涩、峻厚、奇逸中求其雅、求其畅、求其韵、求其物象。
《钟声》是戴卫最近创作的一件幅面较大的中国画。画面是暗喻各方面精英人物的「集合」,透射着画家对先哲睿睿大智的仰慕、弘扬,还有那么一点诘疑。当然,美术作品所表达的东西应由读者自己去感受,这里不必论道。而我感到《钟声》体现的倒是这些年戴卫对中国画艺术各种追求的「集合」,并显露出一种升华现象。这些年,他创作了豪醉狂放的李白、忧患苦吟的杜甫、面壁九年的达摩,以及主张回归自然的庄子等古代巨擘的形象,明显地看到戴卫放弃了传统刻画肖像的手法,唯求抒其情、达其意。也显示了画家对老庄哲学的研究和某种理解,故而他的不少作品着意创造属于他的「灵境」,出现了一种超脱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辨气质和神秘色彩。
原文刊载《文艺报》一九八九年二月十八日
杨悦浦
原《美术家通讯》主编
中国美协理事,画家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