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鉴堂—中国画研究院所在地,地处清幽,风光宜人,的确是静心作画的适宜处所。我能在这里同戴卫同志会面,是因为他应邀前来作画,李致同志要我趁此机会同他谈谈,对他的装帧设计写点介绍文字。
进到戴卫房间,似乎一下子卷进中国画的漩涡:桌子上、墙面上、门板上,全是他已经完成和尚拟修改的大幅画,一共八九张。
「这些,全是来这儿以后画的?」我问。
「对头。」
我不禁钦佩他的创作速度。他到京时间不过一个月多一点。这么多幅画,而且全是从构思开始的,亏他画得过来!
话入正题,他并不急于谈装帧本身,首先向我强调:「出于装帧艺术的特点,创作中能得到领导的重视,是十分重要的。我从事这项工作,如果没有四川人民出版社、省出版局领导上的支持,那局面就很难说了!」他的话使我想起李致同志的一次发言,李致同志认为,搞好装帧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地方版图书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兼省出版局副局长,他的这种认识,以及相应采取的措施,无疑对提高川版图书的装帧艺术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量体裁衣 多方探索
戴卫的装帧作品,目前当以川版《二马》《腐蚀》的封面和插图最引人注目。它们以具有较鲜明的现代装饰艺术特点(如对比强烈的色彩,夸张和变形的形式,装饰性手法等),收到了较好效果。《二马》封面经《中国出版年鉴》选定为一九八○年全国最佳设计之一。《腐蚀》封面获西南西北九省区一九八二年度书籍装帧设计奖,插图获四川省三十年来优秀文艺作品奖。最近得知,他设计的《归来的歌》封面,又作为最佳设计之一,进入《中国出版年鉴(一九八二)》。
获奖表明社会的公认,戴卫却不把它作为成功的模式。他另有追求,认为书籍装帧既然是艺术,就要当艺术品来搞,进行创造性劳动,在仅有的范围内发挥最大限度的创造性。决不能从现成设计上找「灵感」:看到哪个封面效果好就在别的书上也照着来一个。书籍装帧从属于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从具体的哪一本书着眼。设计中要少想框框,少赶时髦。少想框框才能突破固定配方,设计出新意。少赶时髦才能切实从书出发,搞出无愧于书的设计,以免东施效颦,弄巧成拙。
他进而表明:「有人认为我有些洋,其实我并不追求这个。我主张量体裁衣,按照表现书的内容、气质的需要,该土则土,该洋则洋。艺术决不能千篇一律。用一种形式一统天下,祗是意味着衰落,『样板戏』就是证明。」
他的封面设计确实体现了他的主张,不拘一格,多方探索。《二马》《腐蚀》祗是他运用的形式之一——以绘画语言再现作品主人公形象;另有如《李瑛诗选》《归来的歌》等,追求概括意境,提供遐想空间;《印典娜》《樱花书简》等,主要经营装饰趣味;《探索与回忆》《作家自选丛书》各册,索性让各具特征的作家本人素描像上了封面……
功非一日 精益求精
交谈间,偏室一位从西北来作画的画家进来小坐。他得知我来访的意图,便赞扬说:「戴卫搞装帧设计,时间不长,成绩不小。」
客人走后,当我顺着这个话题,请戴卫讲讲自己接触美术创作的经历时,他说了一句很有趣味的话:「当一个人三碗饭吃饱了,决不会把功劳全归到第三碗,忽视前两碗的作用。」
戴卫今年三十八岁。我没想到,他从十二三岁开始发表作品,十五岁进四川美院附中,到现在竟有二十三四个年头了。尢其重要的是,他从此一直没有停过画笔,积累了中国画、版画、油画以及剪纸、雕塑等多种形式的美术创作经验。美院附中还没毕业,他就以「滚一身泥巴」的热忱,到西昌地区的农场「扎根」去了,一扎就是好多年。起初,那里缺乏最起码的绘画条件,他就用图钉把纸钉在门板上画画。即使横扫一切文化艺术的那阵子,他也在画领袖,训练了基本功。
三年前,他接受了《潘家堡子》封面的设计任务时,一开始还因为首次接触而感到胆怯,可是以往的多方面积累保证他取得成功。封面设计的处女作问世,他也自此步入装帧艺术的探索历程。
目前,他担任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美编室副主任(开初在四川人民出版社)。上班八小时用来处理日常的编辑工作。可是就在这两年多时间里,他还是发表了五百多件美术作品。
「有人见我发表作品,夸奖我:『你快嘛!』他多半没想到我平时连电视都不看。」戴卫说。这表明他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
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严格的,自己不满意的不肯出手。四川人民出版社《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封面,他设计了四稿(前三稿已先后在社内获得通过)。第一稿:以选篇《木木》的主人公哑巴农奴为主要形象,他在划船,即将被溺死的小狗木木却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第二稿:表现另一篇作品的主人公阿霞跟爱人拥抱。后想到这类设计似广告,已见过不少,坚决撤去。第三稿:还是这篇作品的场景—阿霞在海边,身着鲸骨裙。这同样体现不出屠格涅夫的特点,也撤了。第四稿:又回到《木木》上,表现哑农奴抱起小狗,即将把它沉入水底,面部布满对女主人专横、残忍的愤恨。这似乎更能够体现屠格涅夫作品反映的一个重要思想,而且中国读者对这篇作品更熟悉,易于产生共鸣。
像这一类对已经通过的封面设计稿的更换,戴卫一下子数出十几种。他的严肃态度,对当前少数设计表现出的故弄玄虚,或迎合低级趣味,当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一九八二年十月
出版于一九八三年四月五日《装帧》
于麟
原新闻出版署出版司司长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