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第一次,往往总是令人难忘的。
我第一次发表作品是在《成都晚报》(当时叫《成都日报》)。一发便是两幅。这事让我兴奋了不知有多少天。当我拿到刚出版的报纸时,我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我几乎怀疑自己的眼睛,不能想象我的作品竟会变魔法似的,一下子变为成千上万张一模一样的小画,分明的刊印在当天的报纸上。闻到那油墨的气味,我觉得特别的芳香,就像刚发蒙第一天上学从老师手中接过新书时一样,觉得这油墨的味道不仅芳香,而且是那么的神圣……这已经是近四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满十二岁,完全是一个孩子。
自从这一次发表作品之后,「小画家」这顶桂冠,一下子就飞到我的头上。接着更使人叫绝的新鲜事又发生了。几天之后,报社寄来了稿费。我一喜之下,邀了我两位读中学的哥哥先去城隍庙吃「三大炮」,又辗转于文殊院吃锅魁夹凉粉,夹凉面,直到肚子撑不下为止,然后直奔万福桥,脱光屁股下水,把衣服顶在头上游泳到西北桥——拉一个「长滩」,余下的钱给妈妈买米。
现在回想起来,更有意义的是,我从此认识了编辑和编辑部,并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所认识的第一个编辑叫侯甫陶,他是《成都日报》早年的一位美术编辑,是我的一位同班同学的父亲。我的这位同学,起初也是一个小画家,但侯甫陶老师看了我的画之后,认为我画得更好,起初见报就发了我两张作品,而他儿子的画却一张也未能入选。我真有点不好意思,生怕同学多心。结果这位同学和我一样崇拜侯老师,认为他的评断是权威性的,因为侯老师是经过专业大学培训出来的「大画家」。他的话我们最信服。至于父子关系,侯老师和我那位同学似乎压根就觉得与发表作品没有什么关系。
由于这第一次发表作品,我便成了晚报编辑的座上客。侯老师经常抽空教我们画画。从侯老师那里我懂得了要天天看报,学会了画速写,使用鸭嘴笔、缩小镜,知道了照像制作的原理……这些本领,好多都是美术学院学不到的东西,有些竟使我终生受益。
在我进入中学那一年,一件最不能让人接受的事情发生了,侯甫陶老师在一次义务劳动中不幸因车祸逝世……多好的人啊!堪称良师益友。我现在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我能像他那样的敬业,像他那样对待后生吗?我能成为后生的知心朋友吗?可见这位侯甫陶老师不仅教了我作画,还教了我做人。
我的中学时代与《成都晚报》编辑部的关系就更密切了,那时的我,还有二中读高中的李忠翔(现任云南省画院副院长)等等都经常出入于编辑部大门。可以说编辑部成了培育画家的摇篮。
一九五九年我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尔后又下乡上山当农民。这一别家乡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后我成了《成都晚报》的忠实读者。当然,晚报上也不时有过一些关于我的艺术活动的报道,诸如我去北京、上海、日本、澳大利亚等地举办画展的情况啦,作家协会为我举办《钟声》同题诗会啦,以及有关我的作品的评介文章啦等等,直到最近我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所作的大型中国人物画《回声》,在众多报刊登载的同时,晚报也没有忘了专文介绍。这十多年来,每当我被晚报提名的时候,我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有如一个婴儿吸吮到母亲乳汁的味道。
前不久,晚报的编辑专程来舍下,要我为《成都晚报》创刊四十周年写篇文章。昨天编辑又亲笔来信催稿,其言辞亲切感人,使我彷佛看见,我的那位引路人——侯甫陶老师依然坐在编辑部,他微笑着、微笑着……
原文刊载《成都晚报》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